斑刚毛鼠种组(Lophuromys flavopunctatus group)是中非和东非森林中最为常见的小型哺乳动物之一。由于缺乏系统研究,该类群的分类、分布和系统演化一直存在诸多争议。为解决斑刚毛鼠种组分类、系统发育及生物地理等问题,课题组成员在蒋学龙研究员指导下,通过野外调查,及与肯尼亚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Kenya)和美国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等单位合作,获取了大量刚毛鼠属物种的标本和样品。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方法对斑刚毛鼠种组进行系统分析后,系统发育研究结果显示斑刚毛鼠种组中"埃塞俄比亚物种"和"非埃塞俄比亚物种"相互混杂,没有形成独立的分支;形态学数据也不能将这些分支进行有效的区分,该种组多个物种的分类地位及分布仍需要重新评估。分歧时间估算显示"非埃塞俄比亚斑刚毛鼠"在早更新世发生了两次独立的"走出埃塞俄比亚"扩散事件,推测该类群的扩散受到了更新世期间古气候变化和避难所的强烈影响。
图1. 刚毛鼠属的系统发育树
图2. 研究中涉及到的样本分布图
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项目(SAJC201612)和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GREKF19‑04)等项目的资助。
全文链接:
https://bmcecolevo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862-021-01813-w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 中国·武汉 邮编:430074
电话:+86-27-87700875 电子邮件:sinafrica@wbgcas.cn
技术支持: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科技支撑中心 鄂ICP备050047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