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中-非中心在肯尼亚山的高山植被带生态学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作者:周亚东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7-13

肯尼亚山(Mount Kenya)海拔5199米,是肯尼亚最高峰和非洲第二高峰,仅次于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是东非大裂谷最大的死火山。这里气候稳定、水源充足、植被茂盛,为大量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极为优良的栖息地。据估计,肯尼亚山有维管束植物超过1500种,占整个肯尼亚物种数量的1/51/4


肯尼亚山海拔3500米以上直至雪线被称为高山植被带(Afroalpine Vegetation),这里以两类植物为优势类群。一类是菊科的千里木属植物(Dendrosenecio spp.),一类是桔梗科的半边莲属植物(Lobelia spp.)。肯尼亚山千里木属有3种,分别是银绒千里木(Dendrosenecio battiscombei)、矮千里木(Dendrosenecio keniensis)和无舌千里木(Dendrosenecio keniodendron)。肯尼亚山的半边莲属植物种类稍微多一些,但除了一些矮小的草本类群,巨大半边莲(或称为硕莲)仅有竹林硕莲(Lobelia bambuseti)、宽叶硕莲(Lobelia giberroa)、大苞硕莲(Lobelia gregoriana)和蓬头硕莲(Lobelia telekii)几种。


 

1. 肯尼亚和肯尼亚山的海拔图。黑色点表示我们在肯尼亚山高山植被带设定的样方

 

为了研究肯尼亚山高山植被带矮千里木和大苞硕莲的生态适应性,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植物多样性与进化学科组博士研究生Antony Njogu Waigwa和周亚东副研究员等在肯尼亚山海拔3500-4300米范围内设定了9010×10米样方。研究者收集了这两个物种的形态特征数据,如株高、叶面积、叶厚、叶干重、比叶面积和叶化学计量学特征,同时,测定了两个物种的氮、碳、磷含量;探讨了上述形态特征与土壤、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总太阳辐射、水汽压以及地形变量坡向、坡度和山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两个物种的叶形态和化学计量的变化是由气候、土壤和地形变量的组合所决定,这些变量沿肯尼亚山的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科研团队认为,沿海拔梯度生长的矮千里木和大苞硕莲在形态和叶化学计量性状上的变异被解释为对恶劣环境条件的适应。该研究成果以"Variation of morphological and leaf stoichiometric traits of two endemic species along the elevation gradient of Mount Kenya, East Africa"发表在Journal of Plant Ecology上,链接:https://doi.org/10.1093/jpe/rtaa067 。


另外,团队以同样的样方数据研究了上述两种植物的叶片碳同位素的海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矮千里木和大苞硕莲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能适应近冰点的高山温度和较高的日较差。该研究成果以"Altitudinal variation of leaf carbon isotope for Dendrosenecio keniensis and Lobelia gregoriana in Mount Kenya alpine zone"发表在Biotropica上,链接:https://doi.org/10.1111/btp.12990



 

2. 肯尼亚山矮千里木和大苞硕莲叶片形态随海拔变化趋势


上述两项研究得到了中-非联合研究中心项目(Y323771W07SAJC2013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00176)和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项目(151853KYSB20190027)的支持。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 中国·武汉   邮编:430074
电话:+86-27-87700875  电子邮件:sinafrica@wbgcas.cn
技术支持: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科技支撑中心 鄂ICP备05004779号-1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