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与“一带一路”河湖生态保护技术联合培训中心签署双边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实现优势互补,联合开展线下、线上河湖生态保护技术专题培训班,推广中国河湖生态保护技术领域的评估体系和认证标准,共同培育“一带一路”国家相关技术和管理人才,促进“一带一路”水利国际合作在非洲开展。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副主任、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王青锋和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书记、副所长、“一带一路”河湖生态保护技术联合培训中心负责人周刚炎分别代表合作双方在备忘录上签字。水生态所所长李键庸、副所长李德旺和中-非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严雪、中-非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浩等出席签署仪式。
合作备忘录签署前,“一带一路”河湖生态保护技术联合培训中心执行负责人陈小娟博士介绍了双方合作举办联合培训项目的工作思路和培训实施方案。水生态所与武汉植物园的领导专家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员培训、对非合作工作开展和线上线下培训等内容开展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李键庸和王青锋均表示,双方要进一步加强务实合作、定期开展工作交流、实现优质资源平台和工作经验共享,共同做好新形势下的国际合作研究工作,为促进“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和开创对非合作新局面做贡献。
“一带一路”河流湖泊生态保护技术联合培训中心是依托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建立的河流湖泊生态保护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培养“一带一路”国家河湖生态保护人才,建立中国河湖生态保护技术体系和标准,促进“一带一路”水利国际合作。
王青锋(前左)与周刚炎(前右)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
双方就相关合作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 中国·武汉 邮编:430074
电话:+86-27-87700875 电子邮件:sinafrica@wbgcas.cn
技术支持: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科技支撑中心 鄂ICP备050047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