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9日,北京时间14:30(肯尼亚时间09:30), 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主办,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承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边会——中非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合作论坛在中国武汉和肯尼亚内罗毕两个会场同时召开。
肯尼亚内罗毕会场
中国武汉会场
受中-非中心邀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科技司司长刘健博士和肯尼亚野生动物管理局代理局长伊鲁斯塔斯·坎加博士(Dr. Erustus Kanga)线上参会并致辞。肯尼亚国家博物馆植物学部主任保罗·穆斯利博士(Dr.Paul Musili)和动物学部埃斯特·柯佑蔻博士(Dr.Esther Kioko)分别介绍了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的研究及馆藏优势,以及动物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亮点。来自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胡光万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张路研究员则分别呼吁加强东非植物多样性编目,关注水污染物和保护湖泊生物群落。
武汉植物园主任、中-非中心主任王青锋总结到,成立于2013年的中国科学院中-非中心,作为我国在海外建设的首个大型综合性科教机构,目前已牵头联合20家中国科学院科研单位、24家非洲科教单位,在非洲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与监测、现代农业示范等多领域开展合作研究与人才培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定不移发挥中-非中心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积极组织并参与非洲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保护性研究,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样板”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参与和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促进全球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发挥更大作用显得至关重要。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个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无论是非洲还是中国,都有很长的路要走,加强交流,取长补短,才能提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方案。
延伸阅读: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全球环境治理需要各方持续坚韧努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习近平主席已多次在重大的双多边外交场合就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阐明中国主张,向全世界表明中国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新台阶的坚定决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报告同时明确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这为新时代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科技日报》2022年12月21日第5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刊”,刊发了武汉植物园主任、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王青锋的文章《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样板”》。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 中国·武汉 邮编:430074
电话:+86-27-87700875 电子邮件:sinafrica@wbgcas.cn
技术支持: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科技支撑中心 鄂ICP备050047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