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中-非联合研究中心在非洲之角植物多样性空间格局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作者:周亚东   来源:   发布日期:2019-12-23

  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位于非洲东北部,包括了吉布提、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等国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具有大约5000种维管植物,其中半数是该地区的特有种。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是非洲之角主要组成国家,同时该区域也是全球受威胁最严重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

  今年8月,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在读博士王生位和埃塞俄比亚籍硕士研究生Biyansa H. Boru在助理研究员周亚东博士的指导下,基于《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植物志》以及在线数据库等,重新构建了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植物分布信息数据库,并对该地区植物区系进行了精细划分,将研究成果发表在了国际植物学期刊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上。

  基于此重构的数据库,在武汉植物园副主任、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王青锋研究员的指导下,周亚东等又将所有数据分为3个子数据集,包括全部物种、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分析和比较了该地区3个子数据集的植物多样性的6个主要指数的空间格局:包括物种丰富度(SR)、加权的物种丰富度(SRw)、系统发育多样性(PD)、系统发育特有性(PE)、标准化系统发育多样性(SES.PD)、净种间亲缘关系指数(NRI)。

  分析结果表明,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丰富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它们与年降水量(AP)、年降水量变化范围(PAR)、地形、总氮(TN)和总磷(TEP)等变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年平均气温(AT)呈负相关关系。与总植物和草本植物相比,所有环境变量因子能够更大程度上解释木本植物的SES.PD和NRI变异。研究结果强调,在大的空间尺度上,环境过滤过程在木本植物群落中的物种构成比在草本植物群落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上述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项目(Y323771W07 和 SAJC201322)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800176)的支持,研究结果以“Species richness and phylogenetic diversity of different growth forms of angiosperms across a biodiversity hotspot in the horn of Africa”为题,发表于最新一期的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上。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jse.12559 

  

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的六种植物多样性指数空间格局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 中国·武汉   邮编:430074
电话:+86-27-87700875  电子邮件:sinafrica@wbgcas.cn
技术支持: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科技支撑中心 鄂ICP备05004779号-1